内容标题14

  • <tr id='FrNSF2'><strong id='FrNSF2'></strong><small id='FrNSF2'></small><button id='FrNSF2'></button><li id='FrNSF2'><noscript id='FrNSF2'><big id='FrNSF2'></big><dt id='FrNSF2'></dt></noscript></li></tr><ol id='FrNSF2'><option id='FrNSF2'><table id='FrNSF2'><blockquote id='FrNSF2'><tbody id='FrNSF2'></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FrNSF2'></u><kbd id='FrNSF2'><kbd id='FrNSF2'></kbd></kbd>

    <code id='FrNSF2'><strong id='FrNSF2'></strong></code>

    <fieldset id='FrNSF2'></fieldset>
          <span id='FrNSF2'></span>

              <ins id='FrNSF2'></ins>
              <acronym id='FrNSF2'><em id='FrNSF2'></em><td id='FrNSF2'><div id='FrNSF2'></div></td></acronym><address id='FrNSF2'><big id='FrNSF2'><big id='FrNSF2'></big><legend id='FrNSF2'></legend></big></address>

              <i id='FrNSF2'><div id='FrNSF2'><ins id='FrNSF2'></ins></div></i>
              <i id='FrNSF2'></i>
            1. <dl id='FrNSF2'></dl>
              1. <blockquote id='FrNSF2'><q id='FrNSF2'><noscript id='FrNSF2'></noscript><dt id='FrNSF2'></dt></q></blockquote><noframes id='FrNSF2'><i id='FrNSF2'></i>

                华中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中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光明日报》报道我校“三全育人”创新实践工作

                2020-11-17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网

                编者按:11月17日《光明日报》“教科要闻”版(第八版)以《人人皆主体 时时皆契机 处处皆课堂——华中师范大学“三全育人”的创新实践》为题,报道我校“三全育人”创新实践工作。全文如下:

                人人皆主体 时时皆契机 处处皆课堂

                ——华中师范大学“三全育人”的创新实践

                “学生的知识是一盆水,老师的知识量就要是一桶水,大学物理学的是对世界本源的探索,是对自然世界的解释,只有自己先把物理学通学懂,才能去教物理。”10月7日,物理科学与技术□ 学院“教授面对面”工作室里,华中师范大学物理教育研究所所长黄致新教授一一解答2020级师范专业30余位新生的“大学之问”。

                在华中◆师范大学,像这样由教授参加的班会、读书会、午餐会处处可见,美术学院4位专业老师同上“开学第一课”,“研究生导师思政讲堂”场场爆满,300多位中层干部走上思政课讲台。“人人皆主体、时时皆契机、处处皆课堂”成为华师校园文化。

                作为师范大学,学校坚持用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以生为本,以师为先”的育人理念已经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

                校领导、教授走上育人一线

                “以前大家都不愿意当班主任,觉得浪费时间。为了评职称不得不当班主任,当真正走近学生之后,自己在教育理念、专业理解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2019年晋升副教授的华师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兰天文,从2011年起,担任了舞蹈班班主任,这一干就是9年,带了三届▼学生,针对舞蹈专业的特点,兰天文在不同教学阶段会为同学们设定不同的专业主题,让同学从入校前的“独舞”到大学里的“群舞”,从零基础〖的舞台策划到完整的专场汇报表演,从课上的专业课指导到课下的聊天、谈心,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态度。

                “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这是华师2011年出台的《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办法》中的规定。健全育人机制是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保证,而其中全员育人是破解“三全育人”之困的第一步棋。除了班主任制度,华师还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若干ぷ意见》《关于开展中层领导干部联系学生党团支部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办法》等若干规定,让校领导走入班团、教授走近学生、辅导员走进宿舍√实现全覆盖、可量化、可考核。

                华师领导站在育人一线,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从大一开始,20多位导师参加了2018级历史学基地班200余场读◤书会,进行了500余次专业指导。“名师护航”让刘航和★他的39名同学在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方面迅速提升,短短两年时间,全班已获得6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3次“挑战杯”获奖,13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广阔■天地就是育人大舞台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家乡养育了我,养龙虾虽然很辛苦,但是学校的老师、朋友都很支持我,我并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件事。”讲这段话的人,是华㊣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6级博士生李尔冬,头戴草帽,身着工服,操着渔网正在稻田里捞龙虾的“90后”女孩,凭借着《天字宜品——国内餐桌健康优品虾的倡导者》获得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说起养龙虾,李尔冬有不竭的探△索欲:“经济的发展当然可以靠集合养殖,但大学生在市场中能充当怎样的角色?除了商家的专门外地采购点,大学生在哪些地方还能发挥作用?农民的致富如何更好结合消费需求?”李尔冬就是华师◎培养的一名普通学生,却体现了扎根中国大地培养人才的使命。

                现在,华师建立⊙了170多个校外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数千名学生通过支教、实习等方式参与教育精准扶贫。1998年成立的华师研究生支教团,300多名志愿者到新疆、贵州、云南等地。他们正通过@举办宣讲活动,将自己的支教故事分享给身边同学,点燃更多华师学子的青春梦想。

                一根网线绘出网上网下育人同心圆

                “祝母校生日快乐,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激励一届届华师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日前,华师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华师,117岁生@ 日快乐》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师生纷纷转发点赞,每篇阅读量超10万,留言达上千条。

                借助互联网开展富有吸引力和时代感的思想教育活动,拉近学校与学生的距离,官方微信平台只是一个缩影。“融媒体时代,只有推进信息化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才能实现育人质量的≡更好更优。”华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梁伟说。作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学校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办学优势,构建网上网下育人同心圆。

                讲述抗疫英雄故事的《画说抗疫英雄》,就是数十人通过“云合作”共同完〇成的。华师美术学院2019级学生田晶感慨:“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场,默默地与№那些英雄们携手共进,这比作品带给我的成就感要多得多。”

                目前,由华师融媒体中心牵头,13个校级、300多个二级▃新媒体平台和10余个网络文化工作室,形成了同频共振的融媒体矩阵,还在校内培育支持了一批校园“网络教育名师”。一大ξ批贴近生活、新鲜上口的“华师故事”“青春正能量”从面对面到键对键,让主流价值浸润学生的心田,让思政教育更好地回答时代之问、人心之问。

                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11/17/nw.D110000gmrb_20201117_4-08.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光明日报》报道我校“三全育人”创新实践工作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