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22

  • <tr id='ersVRM'><strong id='ersVRM'></strong><small id='ersVRM'></small><button id='ersVRM'></button><li id='ersVRM'><noscript id='ersVRM'><big id='ersVRM'></big><dt id='ersVRM'></dt></noscript></li></tr><ol id='ersVRM'><option id='ersVRM'><table id='ersVRM'><blockquote id='ersVRM'><tbody id='ersVRM'></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ersVRM'></u><kbd id='ersVRM'><kbd id='ersVRM'></kbd></kbd>

    <code id='ersVRM'><strong id='ersVRM'></strong></code>

    <fieldset id='ersVRM'></fieldset>
          <span id='ersVRM'></span>

              <ins id='ersVRM'></ins>
              <acronym id='ersVRM'><em id='ersVRM'></em><td id='ersVRM'><div id='ersVRM'></div></td></acronym><address id='ersVRM'><big id='ersVRM'><big id='ersVRM'></big><legend id='ersVRM'></legend></big></address>

              <i id='ersVRM'><div id='ersVRM'><ins id='ersVRM'></ins></div></i>
              <i id='ersVRM'></i>
            1. <dl id='ersVRM'></dl>
              1. <blockquote id='ersVRM'><q id='ersVRM'><noscript id='ersVRM'></noscript><dt id='ersVRM'></dt></q></blockquote><noframes id='ersVRM'><i id='ersVRM'></i>

                中国矿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矿业大学 > 新闻公告 >

                逆天升学率:80.65%,这个“地质人”班真牛!——记中国矿ξ业大学2020届优秀毕业生集体资源学院地质工程2016-2班

                2020-06-19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新闻网

                “我们毕业了!”

                资源学院地质工程2016-2班这个温暖的大集体,承载了31名同学太多美好的记忆:一起上山勘探、一起野外实习、一起学习知识、一起参与大创……身为“地质人”,他们脚踏实︽地、不怕艰苦,在相互鼓励中创造了只属于这个班集体的独特回忆。

                四年大学时光匆匆而逝,他们以80.65%的高升学率为大学生活画上圆满句号,携手朝着美好的明天扬帆起航。

                默契十足,共同学习求∏进步

                地质工程16-2班31位同学9人保研至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16人考研至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升学率高达80.6%,其中升学至985高校14人、211高校10人,出国1人。另外,4人顺利在中建八局、中铁四院、中建三局等国企就业。

                班级四年来◣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等共计14.8万元,获奖人数比例达83.9%。班级同学平均加权成绩82.01分,四级通过率96.8%,六级通过率51.6%。

                谈及这些傲人成绩取得的原因,班长王春杰说道:“我们班的同学存在着一种特有的默契,没有谁不愿意学习、没有谁不懂得努力,这样班级自然而然会共同进步。”

                “我们地质专业的同学成绩都很好!”“班里的同学都很自觉,不需要班委更多的督促。”“课程作业从没有人不交过。”……作为督促班级同学学习的总负责人,学习委员张钰杰总会提前将所有需要提交的作业列成清单发给同学们,同学们也都自觉完成。

                为了使同学们的学习计划不被打乱,班级很少要求集卐体晚自习,“强制自习可能会给部分同学带来束缚感,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不能实现‘随心所欲不逾矩※’与效率最优化”。

                班里学有余力的同学也会在学习上为其他人提供帮助,“先富带动后富”,让每一个同学在学习上都不掉队。“王瑞学习成绩优异,也曾参加过南京大学的夏令营,相关经验丰富,在我准备南大复试的过程中帮助我很多,向我传授面试经验、提供相关资料等等”,戚海博感激地说道。

                在课卐程学习之外,受学院董青红副院长与辅导员倪炎老师的鼓励,班级同学内部组队,“大创”参与度达到100%,并且全部顺利结题。“大创项目无论在保研还是考研上都有很大的帮助,事实证明全体参与是正确的选择”,王春杰如是说。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班级同学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在实际中,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所学专业也更加热爱。

                团结十足,共克困难勇担当

                在地质工程专业的学习中,实践实习经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王益民谈到,“班级的凝聚力大部分都来自于班里同学一起参加的各种实习活动。”实习期间各项条件都较为艰苦,班级同学们互相支持、苦中作乐,这些实习的经历为每位同学的人生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一暑期,班级同学们去到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地质认知实习,12个人住一间小平房,六月份的天,房间里只有一个旧电风扇,坐在床上不动都能满身是汗。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上山,由于天♀气炎热,同学们还要背着防中暑的药物,有时甚至还会遇到蛇。遇到没有路的地方,他们便用地质锤现开一条路,或者援着树上山,迷路也是常有的事。

                大二时,班级去到安徽巢湖进行地质填图实习。同学们需要用脚步走过图上的每个地方,标注出各个↓地区的地质、地形情况。通常是几人一组,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走到某个地形区的边界,再记录下眼前看到的大自然的样子。许辉回忆说,“回基地的途中特别有趣”。他们小组几个人带着大草帽、背着地质包,步行到『市区的公交站牌等车,旁边的路人看到,居然告诫自己的孩子:“将来可别跟他们一样!”

                在这样的实习环境中,同学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在平时的课堂上,彼此的交流其实并不多;然而每当到了野外,一遇到问题,小组里的队员就会聚在一起讨论、研究。大家相互配合,而不是各自为战,同学之间的感情就会迅速升温。回到校园的日子里,不管是相约学习还是参加活动,同学们很多分组都和实习期间保持一致。

                有了实习期间培养的团队精神,31位同学始终劲往一处使,没有谁趾高气昂、没有谁拉帮结派,谁对谁都放心、谁都愿意出力……“同学们都有深厚的‘革命’友谊,所以我们班级不管做任何事效率都会特别高”。

                亲密十足,共度时光表感恩

                尽管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胜枚举,但快乐的回忆往往被铭记得更加深刻。“实习期间大家干什么都在一起,自然而然就会变得亲密无间”,班长王春杰这样评价那时候的生活。

                在秦皇岛的晚上,没有网络、没有信号、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同学们就围成圈玩狼人杀;实习结束那天,班里同学一起去了北戴河,一起站在海边追赶海浪。去巢湖那一次,大家一起住在兵工厂里,时不时能看见坦克;有几个同学还和那里的大叔抢篮球场,最后还以打一场友谊赛决胜负;实习基地不远处有一家名叫“喝二两”的小饭馆,同学们在忙完一整天的工作后,常常会打】趣说:“走,去喝二两。”秭归实习结束后,班里同学在一起聚餐,很多人都酩酊大醉∩,“我们都是喝过酒的兄弟了”。因为和同甘共苦的兄弟们在一起,做最简单的事情也充满了无限的快乐,让人记忆犹新。

                数次实习过后,不仅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级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也变得更加深厚:野外实习时,老师们身先力行,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带领同学们翻山越岭、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地质知识。“每次看到老师在前面不停歇,我们都不敢说自己累。”“爬山时天很热,同学们走到又累又◣渴的时候,老师总会给大家买雪糕吃……”

                “我很幸运能够身处二班这个大集体,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气氛十分融洽。感谢教导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也感谢地质工程16-2班的每一位同学!”“希望就业的同学能认真工作、读研的同学能认真搞科研!”“以后再见,我们还一起上山去!”……

                种种快乐的回忆定格在此刻,31名同学即将各自奔向远方,开启新的征程,但地质工程16-2班永远是他们不变的√“避风港”。分别近在眼前,只愿各自努力、顶峰相见。再见时,他们依旧可以坚定地说:“我们是二班人,我们是地质人!”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刘舒畅 岳勇 安佳乐摄影:责任编辑:卢进丽审核:刘尊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逆天升学率:80.65%,这个“地质人”班真牛!——记中国矿业大学2020届优秀毕业生集体资源学院地质工程2016-2班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