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18

  • <tr id='x5kIrn'><strong id='x5kIrn'></strong><small id='x5kIrn'></small><button id='x5kIrn'></button><li id='x5kIrn'><noscript id='x5kIrn'><big id='x5kIrn'></big><dt id='x5kIrn'></dt></noscript></li></tr><ol id='x5kIrn'><option id='x5kIrn'><table id='x5kIrn'><blockquote id='x5kIrn'><tbody id='x5kIrn'></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x5kIrn'></u><kbd id='x5kIrn'><kbd id='x5kIrn'></kbd></kbd>

    <code id='x5kIrn'><strong id='x5kIrn'></strong></code>

    <fieldset id='x5kIrn'></fieldset>
          <span id='x5kIrn'></span>

              <ins id='x5kIrn'></ins>
              <acronym id='x5kIrn'><em id='x5kIrn'></em><td id='x5kIrn'><div id='x5kIrn'></div></td></acronym><address id='x5kIrn'><big id='x5kIrn'><big id='x5kIrn'></big><legend id='x5kIrn'></legend></big></address>

              <i id='x5kIrn'><div id='x5kIrn'><ins id='x5kIrn'></ins></div></i>
              <i id='x5kIrn'></i>
            1. <dl id='x5kIrn'></dl>
              1. <blockquote id='x5kIrn'><q id='x5kIrn'><noscript id='x5kIrn'></noscript><dt id='x5kIrn'></dt></q></blockquote><noframes id='x5kIrn'><i id='x5kIrn'></i>

                东华大学主㊣ 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华大学 > 新闻公告 >

                奋进@2020 | 莫秀梅:专注▓静电纺丝三十余载 不苦不累只是有点忙

                2020-12-24 0 新闻公告 来源:东华大学新闻网

                在前不久的“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青年科学▓家学术会议”上,有这样一位老师,身形不高,忙前忙后,主持操办着这场线上40余万人次实时观看、线下200多人参与的两岸四地间青年学者学术会议。她就∞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莫秀梅老师,会〖后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在莫老师的身上读到了“热爱、方向、积极”三』个关键词。

                热爱:“我不累,只是有点忙”

                莫秀梅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应ω 用技术大学求学访问,2004年她主动放弃了众多橄榄枝,回到了母校“东华大学”工作,并组建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三十多年来,她致力于静电纺纳米纤■维仿生组织细胞外基质』用于组织再生的研究,不断改进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管∮状、膜状、纱状、块状多孔纳米纤维仿生支架,与医院、医疗器械公司等合作,成功用于皮肤、血管、神经、动脉瘤、肌腱、骨和软骨组织再生※。先后主持完成了卐科技部863,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础研究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纳米专项和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科研课题。

                (莫秀梅指∑ 导学生做实验)

                “膜、管、块、纱、线”,莫老师在静♂电纺技术上一步步稳扎稳打,在系统化开发研制生物医用材料的征途上◥不断前行,是什么样的驱动力使得莫老师白天晚上在实验室,像小陀螺一样不停歇呢?莫老师的回答很触动记者,“我喜欢做科研,看到那些△激动人心的科研成果▂,总是激发我去想一▆些新点子、开发一些新方法,去迎接下一个更激动人心的结果;在科研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学生收获好成绩、找到好工作〖@,他们开心就是我的开心;科研成果产ξ 业化后,有社会价值←,服务社会收获满满的幸福感。所有这一切是一个‘正循环’,也是我不停往前走的强大驱动力。”在被问〓道是否累时,她不假思索地说到:“我不累,就是有点忙【啊。”从莫老师身◆上能看到那份发自内心的对科研工作的热爱,这样一个状态真是羡煞旁人。

                疫情期间,莫老师与团队主动担当,与时间○赛跑,迅速开展抗病毒纳米纤维口罩研制。利用静电水纺纳米纤维技【术,将抗病毒药物负载在↓纳米纤维中,通过调节纳米纤维的厚薄和纺丝时间,使得口罩更加安全、轻薄、透气,高标准达到中国医用口罩生产标准,并拿到欧∴盟CE认证。武汉封城的艰难时期,第一时间︻将一批口罩送往武汉,支援抗疫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彰显了科研工作者和教育者的使命担当。

                方向:“帮学生把最难的一步走出来”

                多年的教学生涯里,她主讲《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生物材卐料学》和《生物材料进展》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和博士生课程,先后指导国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80多名,在学生培养中,她聚※焦前沿领域,掌握最新一手资料,帮助学生慎重选择切合自身实▃际又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方向。博士生小刘,对老师给出的研究方向迟迟做不出样品,有了退学的想法。莫老师得知情①况后,详细了解学生▲的难点痛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她推介优秀学者的研究ㄨ资料。学生在莫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献,并做了大量的重复实验,终于做出了新的组织工程支架,为发文字铺平道理,收获自信。莫老师说:“为学生选择好的∏方向,引导学生♂渡过难关,帮助学生重获信心、找到一片新天地,是我应尽的责任。”学院其他老师说:“莫老师是帮学生把‘找方向’这最难的◎一步走出来了。她指导的多名学生在高校、医院为国家做↘贡献,学生毕⊙业后,改行的很少,也印证了莫老师为学生选择科研方向的前瞻性。”

                (莫秀梅指○导学生作业)

                耐心细致育人,收↘获好评连连。莫老师为留学生主讲的双语课,吸引了来自化工生「物学院、纺织学院、材料学院的学生选课,荣获“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荣誉称号。她为本科生主讲的系列课程,培育了学生科研〓兴趣,本科二年级学生也想加入莫老师课题@ 组实验室学习。她指导的论文斩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优秀毕业论文、优秀墙报等多个奖项。她¤与团队建设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2012年申请到硕■士点,目前正在◢申请博士点。吴晶ζ磊从学生时代跟随莫老师学习,现已是莫秀梅老师团队里的一名青年骨干教师,他说:“莫老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指导他们↑如何独立思考、申请项目等。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培养年轻人细︻致耐心,循循善诱,为青年教师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积极:“主动参与,发出东华声音”

                多年来,莫老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波兰等国外学者在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工程上开展了数十次合作研究,多次参与国际交流会议。

                “出国开会不是看风景,要有所作为。” 2012年,莫老师在韩国参加“国际静电纺大会”,当委员会讨论到下一届在哪儿举∏办的时候,她积极发声,邀▂请大家到中国来、到东华大学来。在美国、意大利、南非举办三届之后,东华大学终于拿到“第六届㊣ 国际静电纺大会”的举办权。委员会⌒这样评价:“本次大会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0位知名专」家汇聚一堂,专家学者讨论热烈,信息量交流大,反响非常好,推动了国际∑国内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主办方周到细致的操办,为世界各国静电纺丝领域的专家和㊣ 学者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合作的机会,也为下一届办好大会积累了丰富经验。”就这样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她成功主持操办了“第二届国际血管组织工程会议”“第六届国际静◆电纺大会”“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青年科学家学术会议”等多场大型学术论坛。在国际交◥流中,主动发出“东华声音”,传播“中国智慧”,为中外学者提供思想交流、科研成果落地的机●会,不断助力学校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莫秀梅主持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青年科学家学术会议)

                莫秀梅曾荣获首々届浦江人才、桑麻科教奖、2008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09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中国侨界贡献(创新人才)奖等多项荣誉。

                带出一批好学◥生,做出有用☉的产品,扩大∴学科影响力,科研与育人齐◢飞,是莫秀梅的梦想。三十载岁月,她怀◥揣热爱、不懈奋斗,将自己的梦想深耕在祖国大地上,培育出众多科技成果和科研▓人才,生动诠释了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视频: 摄影: 黄飞鸿、被采访者提供撰写:王金辉、曾铮信息员:王金辉编辑:高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奋进@2020 | 莫秀梅:专注静电纺』丝三十余载 不苦不累只是有点忙

                相关推荐

                高考招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