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11

  • <tr id='OwbRNQ'><strong id='OwbRNQ'></strong><small id='OwbRNQ'></small><button id='OwbRNQ'></button><li id='OwbRNQ'><noscript id='OwbRNQ'><big id='OwbRNQ'></big><dt id='OwbRNQ'></dt></noscript></li></tr><ol id='OwbRNQ'><option id='OwbRNQ'><table id='OwbRNQ'><blockquote id='OwbRNQ'><tbody id='OwbRNQ'></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OwbRNQ'></u><kbd id='OwbRNQ'><kbd id='OwbRNQ'></kbd></kbd>

    <code id='OwbRNQ'><strong id='OwbRNQ'></strong></code>

    <fieldset id='OwbRNQ'></fieldset>
          <span id='OwbRNQ'></span>

              <ins id='OwbRNQ'></ins>
              <acronym id='OwbRNQ'><em id='OwbRNQ'></em><td id='OwbRNQ'><div id='OwbRNQ'></div></td></acronym><address id='OwbRNQ'><big id='OwbRNQ'><big id='OwbRNQ'></big><legend id='OwbRNQ'></legend></big></address>

              <i id='OwbRNQ'><div id='OwbRNQ'><ins id='OwbRNQ'></ins></div></i>
              <i id='OwbRNQ'></i>
            1. <dl id='OwbRNQ'></dl>
              1. <blockquote id='OwbRNQ'><q id='OwbRNQ'><noscript id='OwbRNQ'></noscript><dt id='OwbRNQ'></dt></q></blockquote><noframes id='OwbRNQ'><i id='OwbRNQ'></i>

                北京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大学 > 新闻公告 >

                【特稿】不忘新闻教◥育“初心” 培养新时代新闻人才

                2018-10-17 0 新闻公告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编者按:2018年10月14日,恰逢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100周年,新闻「网编辑部特邀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慧瑜老师撰文,回望北※京大学创办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会的历史,梳理中国百年新闻教育的开端,重述新闻教育的“初心”,旨在更好地传承光荣传统,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意义,培养新时代新闻人才。

                北京大学是中国ω 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曾在∑中国新闻教育史上开创了五个“第一”,是国内最早讲授新闻学课程的高等学府(1917年),成立了第一个研究团体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出版了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新闻学》(1919年),创办了第一份新闻学期刊《新闻周刊》(1919),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院系调整后第一个新设新闻学专业√的大学(1952年)。尽管在此后的教育改革中,北大的新闻◎教育几度沉浮,但北大之于新闻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开风气之先,更重要的是兴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闻学已经打上▃了马克思主义的烙印,因此,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工作者参与到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大历史、大变革之中。

                中国虽然是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国家,但在西方是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了“铅活字版机械」印刷机”(15世纪),极大地提升々了纸质印刷的效率,也推动“印刷资本主义”的形成,使得报纸、杂志、图书成为大众触手可及的廉价读物々々,这一方面有利于普通民众获得知识启蒙,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形成“想象的”民族国家共同体。晚清以来不断有西方人或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纸,作为向中国☉传播宗教和新知的媒介。洋务派、维新派开始了中国人办报的历史,尤其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近代知识分子开启了用报纸宣传政治主张、启迪民△智的方式,这也形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借◥助报纸、期刊等当时的新媒体参与政治、社会实ㄨ践的传统。1915年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

                1917年初,陈独秀受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来到北大任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李大钊、鲁迅、胡适、梁漱溟等都是主要参与者。此时国内正←是北洋政府袁世凯寻求复辟之时,对外是第一次世界▓(欧洲)大战正在进行。如果说新文化运动前期是德先生、赛先生的启蒙运动,那么随着一战终结、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知识界普遍对西方现代文明也进行批判和质疑→,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敏锐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尾声则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在这种文¤化、思想★氛围中,新闻学和新闻高等教育诞生了。

                1917年,徐宝璜受聘北大,给文科系的学生开设《新闻学》,讲授欧洲、美国等西方国家新闻发展的概况和新闻理论。徐宝璜曾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和新闻学,还曾在《晨报》做过ζ编辑工作,在北大任教主要讲授经济学课程,新闻学是♀选修课。1918年学生罗章龙、谭平山等向徐宝璜提出希望组织新闻研究团♂队,得到徐宝璜的支持,两位◥学生还向《京报》社长邵飘萍发出邀ζ 请,邵飘萍写信给蔡元培校长,建议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很快得到蔡校长的支持。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正式成立,蔡元■培担任会长,亲自主持研究会章程Ψ制定,办会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研究会聘请徐宝璜、邵飘萍担【任导师。

                1919年2月,北大新闻研究会召开改组大会,改名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这种受到校方支持的学生社团对推广新闻教育有很大帮助。其一,研究会创办了新闻】杂志《新闻周刊》,有会「员参与撰写稿件,也可以获得新闻实习经验,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戈公振所著《中国报学史》中认为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报业教育之发端”,《新闻周刊》是“中国㊣ 唯一传播新闻学识之报纸”;其二,新闻学研究会还开展新闻研究,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一书出版,蔡元▆培校长题写书名,后来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也是新闻业务、新闻教学方面最早的教学参考书;三,新闻学研究会举办新闻讲座╲和培训,在1918年到1920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共有一百多位学员参加新闻学习,其中,当时在北大图书馆担任助理研究员的毛泽东也加入新闻学研究会,并听了半年的新闻课程,获得新闻学研究会∞办发的“听讲半年之证书”。

                1919年@ 初因母亲生病,毛泽东从北京回到湖南。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创办了《湘江评论》,在发刊词中提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后来,毛泽东同埃德加·斯诺谈话时回忆,在新闻学会里,“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可见,毛泽东最早在北大新闻学会接受了新闻教育的启蒙。当时,新闻学研究会的其他会员如高君宇、罗章龙、谭平山等也参加过学习,这对他们〇信仰马克思主义、成卐为共产党的早期成员有很大帮助。

                其实,美国记者斯诺也与北大有一定渊源,很多人知道,在北大未名湖南侧有一座斯诺墓。斯诺是美国新闻学院毕业,先后担任《芝加哥论坛报》、《每日先驱Ψ 报》驻东南亚记者、《纽约日报》驻华记者。1934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被燕京▂大学新闻系聘为兼职讲师。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斯诺辗转来到陕甘宁边区访问,实地采访了红军和毛泽东等中共将领。1937年,斯诺完成《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当年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引起很大△轰动。在这部带有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色彩的深度报道中,斯诺向全世界第一次展示了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次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政策,也解释了中国人为什么要当红军,红军的军事装备固然很简◥陋,却非常有战斗力,这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抗日号召和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有关。

                回望北京大学创办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会的历史,不光是梳】理中国百年新闻教育的开端,更是重述新闻教育的“初心”,是与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直接关系。2008年4月15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正式恢复成立,延续北大校长担任会长的传统,并聘请10位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研究会○导师。20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北大隆重举办《百年中︼国新闻教育:传承与发展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新时代,我们回顾百年中︼国新闻教育的历史,是为了不忘北大新闻教育的初心,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意义,培养能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时代新闻人才。(文/张慧瑜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

                相关链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编辑:白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特稿】不忘新闻教▆育“初心” 培养新时代新闻人才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