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qDu0O1'><strong id='qDu0O1'></strong><small id='qDu0O1'></small><button id='qDu0O1'></button><li id='qDu0O1'><noscript id='qDu0O1'><big id='qDu0O1'></big><dt id='qDu0O1'></dt></noscript></li></tr><ol id='qDu0O1'><option id='qDu0O1'><table id='qDu0O1'><blockquote id='qDu0O1'><tbody id='qDu0O1'></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qDu0O1'></u><kbd id='qDu0O1'><kbd id='qDu0O1'></kbd></kbd>

    <code id='qDu0O1'><strong id='qDu0O1'></strong></code>

    <fieldset id='qDu0O1'></fieldset>
          <span id='qDu0O1'></span>

              <ins id='qDu0O1'></ins>
              <acronym id='qDu0O1'><em id='qDu0O1'></em><td id='qDu0O1'><div id='qDu0O1'></div></td></acronym><address id='qDu0O1'><big id='qDu0O1'><big id='qDu0O1'></big><legend id='qDu0O1'></legend></big></address>

              <i id='qDu0O1'><div id='qDu0O1'><ins id='qDu0O1'></ins></div></i>
              <i id='qDu0O1'></i>
            1. <dl id='qDu0O1'></dl>
              1. <blockquote id='qDu0O1'><q id='qDu0O1'><noscript id='qDu0O1'></noscript><dt id='qDu0O1'></dt></q></blockquote><noframes id='qDu0O1'><i id='qDu0O1'></i>

                北京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大学 > 新闻公告 >

                外院主办“多元文明交融下的犍陀〖罗艺术”论坛暨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

                2018-10-10 0 新闻公告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2018年9月18日下午,以“多元文明交融下的犍陀罗艺术”为主题的文研论坛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举行,此次论坛亦为“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的开幕式。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淑静、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一等政治秘书拉希勒·达利克(Raheel Tariq)先生出席并致辞。北大外国语学院段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李肖教授、故宫博物院孟嗣徽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范晶晶助理教授出席并作主题报告。论坛由外国语学院张嘉妹副教授主持。?

                李淑静首先祝贺论坛顺利开幕,并对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的鼎力相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这次论坛和文物巡展将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犍陀罗的地理沿革、历史变迁,以及宗教和建筑艺术,从而丰富我们对两国▆文化交流史、丝绸之路历史的认知。拉希勒·达利克分享了与犍陀罗相关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还介绍了近年巴基斯坦佛教旅游的盛况,并诚邀各位学者前往巴基斯坦考察探索。

                拉希勒·达利克致辞

                李肖、段晴、范晶晶、孟嗣徽分别作主题报告,汇报了此次□ 犍陀罗之行的考察成果。

                李肖作了题为“犍陀罗佛教影响下的铁尔梅兹佛教遗址”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对铁尔梅兹旧城的卡拉特佩、法亚兹特佩和祖尔马拉佛塔等三个地点的考察情况,并指出阿姆河地区的佛教不属于粟特地区,而是与阿富汗北部的文化一体。正如犍陀罗文化融合了北印度的本土文化以及阿契美尼德时期的波斯文化、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希腊文化,巴克特里亚地区的佛教也吸收了阿姆河地区大量的本土信仰。

                段晴在“探索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多元文明”的报告中提出:犍陀罗地区是一个多元文明交织的地区,在犍陀罗地区传播希腊文化的是斯基泰人。她结合中国新疆出土的氍毹以及山东出土的画像石,对犍陀罗地区Huvishka时代的舍利盒上波浪状环绕的图案进行研究,认为其表现的是蛇身,并通过追踪这一图案的神话背景,发现其来自几重文明,首先是希腊的赫尔墨斯神,他兼有两河流域文明的蛇神形象——唯有赫尔墨斯可以来往阴阳两界,采用蛇身作为隔离世俗界与天界是合理的。但是显然,在斯基泰人、贵霜人的信仰中,人的〇灵魂属于神灵界,所以蛇身隔离开的是天界和世俗界。

                段晴作主题报告

                范晶晶在“焦利安——千佛的故乡”的报告中,阐述了佛教文献如何由释迦牟尼一佛逐渐发展出多佛,乃至贤劫千佛,以及这一过程在犍陀罗地区的图像表现,并结合焦里安佛寺遗址中的诸多佛像进行了说明。

                范晶晶作主题报告

                孟嗣徽在“犍陀罗雕刻‘燃灯佛授记’:文本与图像的产生与传播”的报告中,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燃灯佛授记”这一故事在犍陀罗地区的图像表现以及这一故事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论坛结束后,范晶晶带领大家参观了“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并作详细讲解。(文/袁勇)

                段晴为大家讲解“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

                编辑:麦洛

                责编:山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外院主办“多元文明交融下的犍陀罗艺术”论坛暨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