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1

  • <tr id='ctu2BK'><strong id='ctu2BK'></strong><small id='ctu2BK'></small><button id='ctu2BK'></button><li id='ctu2BK'><noscript id='ctu2BK'><big id='ctu2BK'></big><dt id='ctu2BK'></dt></noscript></li></tr><ol id='ctu2BK'><option id='ctu2BK'><table id='ctu2BK'><blockquote id='ctu2BK'><tbody id='ctu2BK'></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ctu2BK'></u><kbd id='ctu2BK'><kbd id='ctu2BK'></kbd></kbd>

    <code id='ctu2BK'><strong id='ctu2BK'></strong></code>

    <fieldset id='ctu2BK'></fieldset>
          <span id='ctu2BK'></span>

              <ins id='ctu2BK'></ins>
              <acronym id='ctu2BK'><em id='ctu2BK'></em><td id='ctu2BK'><div id='ctu2BK'></div></td></acronym><address id='ctu2BK'><big id='ctu2BK'><big id='ctu2BK'></big><legend id='ctu2BK'></legend></big></address>

              <i id='ctu2BK'><div id='ctu2BK'><ins id='ctu2BK'></ins></div></i>
              <i id='ctu2BK'></i>
            1. <dl id='ctu2BK'></dl>
              1. <blockquote id='ctu2BK'><q id='ctu2BK'><noscript id='ctu2BK'></noscript><dt id='ctu2BK'></dt></q></blockquote><noframes id='ctu2BK'><i id='ctu2BK'></i>

                北京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大学 > 新闻公告 >

                “改革开放40年:我的新【闻记忆”——2018第十四届中国记者节大型公益论坛在北大举行

                2018-11-09 0 新闻公告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11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品牌活动——2018第十四届中国记者节大型公益论坛在北京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开幕。本届论坛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围绕“改革开放40年:我的新闻记忆”展开讨论,记者、主持人、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各高校的师生共约220人共同参与论坛。

                论坛继续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学院、七匹狼文化发展基金联合主办,邀请北大校领导、电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以及传媒领域从业◇者作为嘉宾,他们是: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中国青♂年报》原社长、总编陈小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欧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刘昶,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博导陆小华,上海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上海文化广播影视ζ集团(SMG)监事长滕俊杰,央视总编室节目研发部主任吴克宇,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张志君,江西广播电视台首席记者、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北京大学2010级MFA毕业生曾佳等※。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凤凰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优酷视频、腾讯新闻等对本次论坛予以图文、视频直播报道。论坛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教授主持。

                ?
                王博致辞

                王博为论坛致开幕辞。他提出,北大电视研☆究中心是北大重要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和实践平台,他代表学校对中心自成立以来用一系列的品牌活动聚焦媒介⊙前沿问题的做法↓表示感谢,认为其有传承北大精神、践行公共服务、倡导媒介责任、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是新闻学者与从业者职业精神与价值的写照。对于记①者这一职业,王〓博认为它的伟大在于其是连接个人与世界的桥梁,今天在座的传媒学界和业界嘉宾都是改革开放的亲临者、见证者、参与者,他们的个人命运也都与社会的变革发展息息相关。北大的新闻传播研究与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蔡元培校长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至今已有百∑年,新闻教育者仍应不忘初心,回顾历史,面向未来。王博寄语论坛,希望今日的♂思考与探索能够为中国下一个40年的发展贡献力量。

                ?
                俞虹致辞

                作为中国记者节大型公益论坛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俞虹阐述了北大电视研究中心13年来坚持与执着的理由。自2005年中心成立※※、第一届论坛举㊣ 行开始,论坛每一年的关注议题都与时代进程、媒介变革和记者行业的变化紧密关联,都是站在一个个历史节点的叩问、思考与回答。北大电视研究中心希望基于北大这一平台,以中心研究员代表的传媒业界与学界精英群体之口向大众发出时代之声,对关注社会●与媒体发展的人产生影响。往年,活动亦走出燕园,走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使饱含北大气韵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成为促进学界与业界、北大与社会、传媒与受众开放交流的良好平台。俞虹表示,每个个体的主观感受汇集在一起,就是对时代新闻媒体¤发展的客观呈现,她借记者〓节这一特别的日子,对所有将光鲜留给大众、勇敢面对风险的记者们表示发自内心的关心与敬意。

                随后,现场嘉宾围绕“回望与见证——40年新闻业的改变与突破”“反思与前行——对未来发展的畅想”两个子议题依次展开了阐述和对话交流。

                ?
                陈小川■发言

                陈小川于1979年26岁时进入《中国青年报》成为一名记者,到62岁退休,36年的从业生涯恰好与改革开放的历史同步。他提出,新闻学界对改革开放40年的新闻史研究较少,但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新闻事业大跨步的时代。这一时期□业内一批优秀的前辈以服务读者、推动社会发展为第一要※义,作为时代的先锋,发出了众多振聋发聩的报道。正是这些前辈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让人觉得记者这一职业可以推动中国的改革和进步。

                ?
                敬一丹发言

                敬一丹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之际开始职业生涯的。她认为,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巨大变化,让记者□ 成为了时代脉搏的记录者。例如中央电视台第一次使用连线方式为观众呈现新闻,第一次把“315”消费者权益日的概念通过电视平台传播得家喻户晓。敬一丹提出,电视的发展是时代变化中机遇的体现,1993年《一丹话题》和《东方时空》两档节目开办的共同背景就→是改革开放的深化为新闻提供新平台,而《焦点访谈》更是将舆论监督从Ψ 一个陌生词语变成如今媒体拥有的强大的力量。今天新一代年轻人正在远离电视,扑向新媒体,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还需要电视业界与学界更多的探讨。

                ?
                刘昶发言

                刘▅昶曾经是《欧洲时报》的记者、副总编,他回顾了40年来中国媒体发展史的10件大事:《光明日报在》1978年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87年《经济日报》第一次用了北大王选教授带队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标志着媒体开始摆脱铅字印刷;1980年10月16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批评商业部长王磊大吃大喝;1985年《中国新闻法》的起草方案正式启动;1993年《杭州日报》成为亚洲最『早触网的报纸,1993年4月1日《中国青年报》用一整版刊登愚人节新闻;1993年《东方时空》播出使得电视成为强势媒体;新浪成为中国最早的商业门户网站;1995年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出版⌒ 开启媒体市场化竞争先河;2013年中国顶层加快媒体融合ζ 的设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不断加快步伐。刘昶表示,中国新闻学教育源于北大,在中▓国新闻学教育100年之际,他为自己曾是一名北大学子感到骄傲。

                ?
                曾佳发言

                曾佳也对在北大的学习经历感触很深,这段经历使她对记者职业有了新的审视视角,有了理论实践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融合,有了更具思辨性的分析、判∮断和操作能力。她通过亲○身经历的3个新闻事件分享了自己13年来的记者从业感受。2005年她深入震中区报道江西九江地震时,和她同行的摄影记者经历余震却从容应对,秉持记者的职业操守拍摄到最真实的画面。2008年冰雪灾ㄨ害,她的记者同︽事被困在井冈山上,一周都没有喝到干净的水,却仍为取得好的素材而兴奋不已。2015年她参与海昏侯墓考∮古报道,团队6个人在一个月内精心策划了400分钟的新闻报道。曾佳认为正是一次次难忘的采访经历,使她坚定了在记者岗位上勇敢面对困难的信念∏。

                ?
                滕俊杰发言

                滕俊杰对“今天我们◥如何做记者”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首先,记者要让自己所有的感官高速运转,要高度掌握和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要有融媒体的综合能力。此外,记者还要拥有献身精神,例如2014年,上海广播电视台的记者经历一个月的危ぷ险卧底,拍出了福喜食品公司使用过期劣▆质肉的轰动画面。滕俊杰认为,正是记者这╳种不畏风险的勇气,为大众换来了最新鲜、最深入、最真实的信息。

                ?
                白岩松发言

                白岩松╲表示,站在1978年看今天的新闻业发展会让人满意,因为40年前有很好的记者,但却少有很好的新闻∩;站在1998年看今天会让人不满意,因为今天新闻随处可见,但新闻的温度、力度、深度、刻度和人们的宽容度却显得不足。新闻的新发展需要“开放、开明、开心”,即更加开放的社会、更加开明的传媒和社会@ 更加包容的开阔之心。白岩松将北№大的校徽解读为一个负重的人托起芸芸众生,认为“大”字代表着肯担当、不抱怨、有核心力量∏。在急剧变化的时代,记者也应坚守四点不变的核心力量:第一,在纷繁的事件中迅速提炼新闻本质的能力;第二,简练而精准地提问的能力;第三,写作能力;第四,语言卐表达能力。这四点能力让记者能够在谈论未来的同时避免虚无、更接地气。

                ?
                张志※君发言

                张志君认为,随着新媒体赋权,做记者变得更加容易,但做好记者却变得更难。张志君提出,做好记者的核︻心在于“不忘初心”,而“不忘初心”的核心在于“守正出心”。张志君讲述了↑4个故事:斯诺毅然前往中国西北采访,著成《西行漫记》,展现了记者的∑好奇心;竺道生坚持不被当时佛教主流理解的观念,在山中对着石头讲经说法,代表记者的求真心;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误信假新闻而对以色列做卐出核威胁,忽略了应有的细致心,摄影家凯文?卡特△因拍摄《饥饿的苏丹々》获普利策奖,却受到舆论谴责,是因缺乏了仁爱心。保有这“4颗心”,是今天做好记者的必要条件。

                ?
                吴克宇发言

                吴克宇提出▂了“中国电视◤再出发”这一概念。他认为电视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如今的年轻一●代群体已经不再从电视上获取信息。据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提出了“居危思危,以变应变”的应对方式和“再造新央视”的口号,用“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的管理思路,在新媒⊙体方向集中力量。吴克宇认为,技术进步推动传播革命,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是々当今时代最大□变量,也应当成为新闻事业增长的最大增量。因此,面对新挑战,未来的新闻记者除了一贯的专业能力和价值操守,更需要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技能与素质。

                ?
                陆小华◥发言

                陆小华对未来的新闻业表达了自己的期待:中国和世界都正处在变化的节点,未来的记者将见证中☆国发挥自身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因此,记者需要常保敬畏之心,对自身肩负的使命担当有清晰的认识,既对历史的变化有大局观,又能够从细微处洞察【真相。他对新闻专业的学生提出了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学习的要求,记者需要培养◥自己的脚力、笔力、思想力,不仅◣用事实的力量,更用观点的力量影响人。

                最后,俞虹致闭幕辞。改革开放40年让她从一个媒介受众变成了新闻传播领域教学研究者,她指出,新闻传播让她的人生价值有了更好的实现,让个体生命和社会时代发展◤有了紧密的关联,让北≡大电视研究中心的一批同仁聚首,实现情怀与理想,追求责任与担当。2018年是↘中国新闻教育100年,今天的教育应在变与不变中认识新闻专业的发展,在变化的课程结构中坚守不变的核心能力培养;同时应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打破传统的专业划分,以融合教育追逐新闻教育新前行。

                ?
                ?
                合影
                编辑:白杨

                责编:山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改革开放40年:我的新闻记忆”——2018第十四届中国记者节大型公益论坛在北大举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