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12

  • <tr id='hrS33x'><strong id='hrS33x'></strong><small id='hrS33x'></small><button id='hrS33x'></button><li id='hrS33x'><noscript id='hrS33x'><big id='hrS33x'></big><dt id='hrS33x'></dt></noscript></li></tr><ol id='hrS33x'><option id='hrS33x'><table id='hrS33x'><blockquote id='hrS33x'><tbody id='hrS33x'></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hrS33x'></u><kbd id='hrS33x'><kbd id='hrS33x'></kbd></kbd>

    <code id='hrS33x'><strong id='hrS33x'></strong></code>

    <fieldset id='hrS33x'></fieldset>
          <span id='hrS33x'></span>

              <ins id='hrS33x'></ins>
              <acronym id='hrS33x'><em id='hrS33x'></em><td id='hrS33x'><div id='hrS33x'></div></td></acronym><address id='hrS33x'><big id='hrS33x'><big id='hrS33x'></big><legend id='hrS33x'></legend></big></address>

              <i id='hrS33x'><div id='hrS33x'><ins id='hrS33x'></ins></div></i>
              <i id='hrS33x'></i>
            1. <dl id='hrS33x'></dl>
              1. <blockquote id='hrS33x'><q id='hrS33x'><noscript id='hrS33x'></noscript><dt id='hrS33x'></dt></q></blockquote><noframes id='hrS33x'><i id='hrS33x'></i>

                西南交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南交通大学 > 新闻公告 >

                院长班第二次研讨会聚焦深入推进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改革

                2019-05-15 0 新闻公告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

                4月11日下午,以“深入推进公共与通识课教学改革”为主题的院长班第二次研讨会在犀浦校区4243教室举行。校长徐飞、校党委副书记桂富强、副校长冯晓云出席并参加主题研讨。

                大学在世界上被普遍认为是学术共同体,但在中国,大学不仅是学术共同体,更是一个与中国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共同体。因此对大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局限在专业知识上,更要做到立德树人。而通识教育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大环境下,如何推动通识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犹为重要。

                会议第一阶段着重于情况介绍与查摆问题。

                桂富强: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建立一个有支持力、实施力、组织力、保障力的思政工作体系;思政工作要贯穿到大学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之中;用党建引领优秀、用思政进行文化ω浸润,实现五育并举,诸育融合。

                冯晓云:高校通识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各个大学的通识课程不尽相同。通识课程一定要体现大学特色。为此,我们结合西南交通大学的特点,制定了交通天下通识课程体系建立计划。交通天下课程体系由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艺术体验与审美修养、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社会科学与责任伦理、自然科学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工程技术与创新创业等七大板块构成。当我们构建这个体系时,我们重点是要突出通识课程在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具体建立交通天下通识课程体系时,要做到将课程与学校特色、教育目标、学生需求联系起来。在现阶段,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诸如课程数量少、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师资力量分配不足等问题。院长们积极参与课程的开设和讲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院长应该担负起“交通天下”通识课体系建设中引领者和参与者的责任。争取每个学院都为全校学生开设2到5门优质的通识课,为学生全面成长助力。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大伟:基于专业认证理念对课程体系和改革的思考。在三级专业认证体系中提到,有20%的人要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这个国际质量标准,就是通过专业认证。而这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通过记录学生成长的评价过程,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跟踪与评估,保证学生毕业时能达到毕业要求;其次是产出导向(目标导向)的教育取向,目标是一种导向,是学生、家长、社会的指挥棒,需要建设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最后是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而现在国家对于毕业的专业认证有一个标准要求。要根据这样几个分解的点,来形成课程目标,然后再来构成课程。另外,现在所进行的专业认证,是按照毕业生的能力一个通用标准来进行认证的,而这样的标准仅仅是一个框架,而不包含一个学校的气质和内涵,基于专业认证理念不能等同于按照认证标准办专业,只有在基本的理念之上有所提高,才能从中体现一个学校、专业的特色、水平和竞争力。

                人文学院副院长沈如泉:通识教育的使命在于以文化人、返本开新。教师要成为通识教育的先行者、示范者,关注学生成长实际,通过情境创建,以真感人,教化熏陶。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孙燕云:魅力物理,将线上实效性教学与线下探索式学习课堂相结合。

                人文学院周东升:大学生写作与表达能力的不足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难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观察看来,学生们在写作和表达方面没有基础性知识的不足,而只是缺乏在特定领域的写作知识。现在各高校都在开展写作课程的改革。如何教会学生们更加专业的写作和表达的技巧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现有的公共写作课程中大多数是笼统的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评价标准也模糊不准确。因此写作课的改革要做到全方位的改革。从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都要有所改变。将教学内容细化分类,比如分门别类到学术论文写作、文献综述写作、传记写作等。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开设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教学,避免出现为改革而改革的问题。

                介绍情况、查摆问题后,进入分组研讨、分享发言环节。各位院长针对“深入推进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思路和想法进行头脑风暴。

                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成ξ 坚:我们主要讨论了两位外籍教授的意见,建筑学院的外籍教授提到,他们开设了一门通识课程,可这门通识课程并不是讨论技术上的问题,而更多的是从社会学和人文的角度来讲到水土、城市等之间的关联;至于关于写作与交流的通识课程,既要强调写作上的技巧,也应该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地环学院的外籍院长Lutz Plümer也呼应了通识课的七个板块,首先七个板块应该从学科的专业知识之中延伸出来,但也应该强调人们思想上的交流碰撞,这才是他所理解的通识课程应有的样子。

                力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康国政:经过几位院长的讨论,我们得出了“三个关系、两个问题、单一环节”这样几个观点。首先要解释好三个关系:第一是怎样保证思政教育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不同的培养环境当中去,第二是要解释好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之前的关系,第三是要解释好专业认证和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两个问题则是基础课是否应该由专业教师来上,以及写作课程能否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最后则是单一环节的问题,即不能够将所有问题都寄托于增设课程来解决,应该在专业课程之中融入师生之间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数学学院院长杨晗:通识课程做的不好,是有方方面面的原因的,有师资的问题,也有学校在财力、物力等方面投入不足的问题;另外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让学生为了获得学分而不得不来上通识课,那么就失去了通识课原本的意义,要找到通识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旻昊:我们这一组讨论到,目前通识课的目标定位是否还不够清晰,通识课应该是补足中小学教育的短板,还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另外学校中各个层面的老师,对通识课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在我的学院中,就有一些老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课程的认识是不充分、有欠缺的,学校方面应该组织一些培训来提高一些老师的教学理念。另外通识课程的七个教学体系是很完整的,但是内容还不够充分,同时也缺乏对学生的引导。

                会议第二阶段着重制订方案框架。

                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成坚:学院突出⊙以“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建立约束和奖励机制、完善对学生的保障体制,从而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庆想:分析物理综合素质内涵及其与现代人才培养关系、针对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院院长刘国祥:在学院如何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支持教师追求卓越的〒主题上,树立典型,淘汰落后、加大教学培训力度、加强教育团队的建设,出经典的教材和名师、设置特殊的委员会,让优秀的科研人才汇合。

                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维荣:在学院如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主题上,首先,学院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其次,学院要进行课程体系上的改革,进行课内课外课堂的配合,牵引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的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学院要组织好精良的教学团队,开展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伯海:在00后大学生进入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进行了调整、慕课等教学新模式的涌现的现况下,思政课类课程的改革迫不及待。首先我们要向学生明确思政课程不是“水课”,它是一门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形势的课程,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错误认识。其次,为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要通过创新形式、创新举措、创新育人模式等举措来创建崭新的思政课堂。采用慕课、团课、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创新课堂。更重要的是,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的要紧跟时代,时时更新,才能达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大学生真心热爱,受益终生的优秀课程的目标。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宁维卫:根据党的十八大及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加强心理学类课程建设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应该开设服务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通识课。当前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已开设有相关的公共课程,但课程的设置还不够完善。在开设心理类通识课程中要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抓教材建设;依托应用心理学,满足学生要求;加强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学科优势。心理类通识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综合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健康成长。

                在听取院长主题发言后,各小组进入小组研讨阶段,并现场制定“如何深入推进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框架”。经过10分钟的小组讨论,各小组分ξ别派出代表分享培养方案框架的讨论结果。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郝莉:在通识课程的建设之中,每个学院都应当为学校提供一些精品的通识课程,而现有的通识课难度不一,可以为课程设计不同的分级,另外,课程专业认证一些硬性的要求,是否可以对此来做一些核心课,譬如工程伦理、微观经济学或写作,可以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到高年级再进行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培养。

                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成坚:几位外籍教授非常强调学生综合的能力,在他们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之中,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纵合的能力是不足的。这种综合性的能力包括书面表达、口头叙述、交流沟通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课程中的系统性还有所缺乏,学生应该有纵深学习的意识和技能。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黄登仕:我们这组讨论主要关注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通识课兴趣的问题。另外,我们觉得课程也应该注重其发展史,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理清学科的体系与脉络。最后我们觉得通识课程的设置要回到学生本身,深入研究将学生培养成人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应当对此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

                体育部主任刘江:我们的讨论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做好体育育人,各个学院的学生才能有良好的发展。我在打意大利参加比赛的时候有幸去参观了国际米兰和ac米兰的俱乐部,他们的队员除了比赛取得好成绩之外,还要负责社区学生的身心教育。我们的通识课主要目的是育人,体育一方面讲求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心理——所有热爱参加体育运动的人都是心理非常健康的。但我们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发达国家,体育是高度普及的,在生活中非常平常,但是在中国体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其他。我也希望各位院长能够重视起来体育育人的工作。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副主任陈华:在讨论中,我们组达成了一个共识:在我们通识课程现有的板块之中,如果对学生的选课情况等进行一个系统的统计调查,无疑会对我们通识课程的重构工作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另外,在我们构建通识课程体系的过程之中要注意三个特性:人文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我们的通识课程体系应该围绕这三个特性来进行构建。在我们大学现已有的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也应该与当下中小学教育已有的基础进行衔接,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我们通识教育能否实现类型的多样化,不仅限于开设课程,还可以有专题讲座、名师讲堂等多种形式。

                冯晓云表达了对未来持续深入推进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体系的期待。她表示,新时代通识课对培养时代需求型人才的作用十分重要,相信在各位院长的共同协作与不懈努力下,完善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体系指日可待。她希望,开设更多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通识课程,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让通识课程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各教学单位院长(主任)及相关职能部处负责同志参加研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院长班第二次研讨会聚焦深入推进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改革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