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30

  • <tr id='g9s4HW'><strong id='g9s4HW'></strong><small id='g9s4HW'></small><button id='g9s4HW'></button><li id='g9s4HW'><noscript id='g9s4HW'><big id='g9s4HW'></big><dt id='g9s4HW'></dt></noscript></li></tr><ol id='g9s4HW'><option id='g9s4HW'><table id='g9s4HW'><blockquote id='g9s4HW'><tbody id='g9s4HW'></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g9s4HW'></u><kbd id='g9s4HW'><kbd id='g9s4HW'></kbd></kbd>

    <code id='g9s4HW'><strong id='g9s4HW'></strong></code>

    <fieldset id='g9s4HW'></fieldset>
          <span id='g9s4HW'></span>

              <ins id='g9s4HW'></ins>
              <acronym id='g9s4HW'><em id='g9s4HW'></em><td id='g9s4HW'><div id='g9s4HW'></div></td></acronym><address id='g9s4HW'><big id='g9s4HW'><big id='g9s4HW'></big><legend id='g9s4HW'></legend></big></address>

              <i id='g9s4HW'><div id='g9s4HW'><ins id='g9s4HW'></ins></div></i>
              <i id='g9s4HW'></i>
            1. <dl id='g9s4HW'></dl>
              1. <blockquote id='g9s4HW'><q id='g9s4HW'><noscript id='g9s4HW'></noscript><dt id='g9s4HW'></dt></q></blockquote><noframes id='g9s4HW'><i id='g9s4HW'></i>

                清华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清华大学 > 新闻公告 >

                2018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举行

                2018-11-09 0 新闻公告 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清华新闻网11月9日电(学生记者 万宁宁 摄影 李派 苑洁)11月8日下午,2018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在主楼后厅举行,来自11个院系的13位候选人带来了精彩的现场答辩。

                参与答辩的13位候选人从46位候申报人中脱颖而出,在』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艺体育、全球胜任力等方面各有所长。答辩会现场,他们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在清华的成长经历。

                候选人参加答辩

                “勇于挑◎战难题,努力一流研究;关注深刻问题,追求独到见解”是物理系姚顺宇对于科研创新的理解。凭借着出色的物理直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勤奋的工作,姚顺宇∩潜心科研,深入研究周期驱动系统的拓扑场论等课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B、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三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得到编辑推荐。与此同时,姚顺宇与物理系教师共同开展科普工作,为基础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对于材料学院的江国琛而言,家庭的困难和生活的不易没有成为他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反而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并践行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自大一开◣始,江国琛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超过600小时,参与志愿服务20余项,并取得了大学三年平均学分绩全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用自身经历诠释了自立自强的品格内涵。江国琛乐于参加贴近≡实际应用的科研项目,并成功运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参与了云南省南涧县的金融↘扶贫项目。“沉下心来做有意义的科研”是江国琛的人生格言。

                从中学时期的“家庭实验室”到进入〇大学实验室,化工系赵长欣对于化学世界的热爱和探索从未止步。在大二的一门课上→,赵长欣被有机骨架材料的精美结构式深深吸引,并开始了有机骨架材料一步合成的科研探索,共合成了400多个样品,拍摄了1000多张变形照片,为过氧化氢的绿色生产提供了可能。同时,赵长欣积极参加校内科创活动,引导学校科创氛围,在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探索科研创新的过程中,赵长欣的学术热情逐渐被点燃,致力于成为一名面向未来、面向新材料的科研工作者。

                候选人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做扎根社会的人文建筑师,为中国和世界的欠发♀达地区添砖加瓦”是建筑学院张园的志向。作为新雅书院的首届学生,张园将人文学科的积淀与建筑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深入中国农村体察现实,走向世界欠发达地区深入调研,为改善贫困人群的栖居环境不断努力。在张园看来,只有将建筑和弱势群体的需求相结合,才能发挥建筑的最大力量。正如她在答辩时所说:“无论城市多么繁华美丽,建筑师↘都应该寻找那些欠发达的角落”。

                来自社科学院的刘充用两句话来形容自己:有清华底色的社科人,有社科特色的清华人。在本科学习期间,他关注宏观经济视角,探寻问题背后的结构性矛盾,将社会情怀与科学精神融合在一起,从跨学科的视角♀使用数学工具揭示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长征’主题演讲比赛校内冠军、高校联赛冠军”也是刘充的标签,他长期活跃在校内外舞台上,共主持过53场校级大型学生活动,撰写和修改的主持词超过14万字。“上大舞台,讲好清↓华故事”成为鞭策刘充不断前行的动力。

                从农村到城市,从大漠到山林,环境学院的吕一铮始终在产业生态学开展深入探索。身为工科生的他,热爱古文、书法,并选修』了国际政治第二学位,并学习了英语、日语、韩语、德语、越南语、俄语共六门外国语,始终将“文理兼修,知行合一”作为自己的学术追求,在学科交叉领域进行创新实践。作为环境学院团委实践副书记,吕一铮组织发起了第一支环境专业海外实践制度,鼓励支持传承地方文化的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是吕一铮一生的追求。

                答辩会现场

                答辩环节结束后,学生部部长白本锋公布了2018年本科生特奖答辩票选的前十名。

                1989级校友、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梅向荣分享了观看答辩会的三点感受。一是学生的专业成就值得肯定,踏实工作、勤奋科研的态度体现了清华人的品质;二是人文清华的氛围愈发浓厚,跨专业学习、交叉创新的科研成果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正逢其时,未来科研工作的开展是跨学科、跨团队、跨国界的,清华学子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2002级校友、北京市石景山区副区长周西松勉励同学们,要时刻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作为激励我们一路前行的不竭动力,不断夯实基础、磨练技艺、开阔视野,心系家国天下,为国家和世界发展贡献清华力量。

                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覃川肯定了答辩人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学子风范,并引用毛主席的诗句“风物长宜放眼量”,鼓励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将这一奖项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做好自己,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于1989年设立,是学校授予在校学生的最高荣誉。近年来,该奖项每年奖励表现最突出的二十名在校学生,其中本科生十名,研究生十名。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应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最为优秀的同学,或者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长或贡献,其他方面比较优秀的同学。

                编辑:赵姝婧 审核:襄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2018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举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