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12

  • <tr id='3RnoRe'><strong id='3RnoRe'></strong><small id='3RnoRe'></small><button id='3RnoRe'></button><li id='3RnoRe'><noscript id='3RnoRe'><big id='3RnoRe'></big><dt id='3RnoRe'></dt></noscript></li></tr><ol id='3RnoRe'><option id='3RnoRe'><table id='3RnoRe'><blockquote id='3RnoRe'><tbody id='3RnoRe'></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3RnoRe'></u><kbd id='3RnoRe'><kbd id='3RnoRe'></kbd></kbd>

    <code id='3RnoRe'><strong id='3RnoRe'></strong></code>

    <fieldset id='3RnoRe'></fieldset>
          <span id='3RnoRe'></span>

              <ins id='3RnoRe'></ins>
              <acronym id='3RnoRe'><em id='3RnoRe'></em><td id='3RnoRe'><div id='3RnoRe'></div></td></acronym><address id='3RnoRe'><big id='3RnoRe'><big id='3RnoRe'></big><legend id='3RnoRe'></legend></big></address>

              <i id='3RnoRe'><div id='3RnoRe'><ins id='3RnoRe'></ins></div></i>
              <i id='3RnoRe'></i>
            1. <dl id='3RnoRe'></dl>
              1. <blockquote id='3RnoRe'><q id='3RnoRe'><noscript id='3RnoRe'></noscript><dt id='3RnoRe'></dt></q></blockquote><noframes id='3RnoRe'><i id='3RnoRe'></i>

                北京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大学 > 新闻公告 >

                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六位资深“北大人”讲述求学治学故事

                2018-09-25 0 新闻公告 来源:北京大学新ξ 闻网

                “欢迎未来的物理学家!欢迎未来的哲学家!”63年后的金秋,哲学系楼宇烈教授仍然清晰记得1955年他从南校门进入北大时看见的迎新标语,他从中感受到了北大对新生的期望。2018年9月21日晚,厉以宁、楼宇烈、袁明、段晴、孙庆伟、周飞舟等六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资深“北大人”,以“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为主题,分享了他们各自在北大求学、教学与治学的故事。

                ?
                六位资深“北大人”与主持人合影

                “陈岱孙先生讲一学年经济学史,历史上经济学家的贡献和不足在他那个小本上全有,比如亚当·斯密的贡献和不足;周炳琳主要是搞经济史的,最拿手的是资本主义的起源,他从农奴制开始谈起,告诉大家资本主义究竟▅是怎么来的……”在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的讲述中,正是陈岱孙、周炳琳、赵迺抟、罗志如、陈振汉、张友仁等一批卓越的前辈学者,让他能够“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教书育人。对青年学子,厉老寄予两点希望:“多读书,光听老师的是不行的,要用好北大的图书馆;多逛书店,逛旧书摊就像寻宝一样,能找到我们ω 在图书馆里看不到的书。”

                ?
                厉以宁讲述陈岱孙的故事

                “冯友兰先生的著作非常清楚明白,所以我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几十年里,一直像冯先生一样,讲课深入浅出,让从来没接触过的人也觉得清楚,而专门研究者又能听出一些新意”,楼宇烈讲述了老师的点点滴滴中传承的北大精神。前辈学者的潜移默化远不及此,“蔡元培先生开始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一直在延续、传承,今天我们也要传承这种学术的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楼老强调:“反思我们延续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学习、发扬其中很多对当今社会非常有意义有启发的精神,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自觉到自律,自我身体力行,社会才会和谐、有序。”

                ?
                楼宇烈讲述冯友兰的故事

                在时代的洪流中得到法律、外语、政治、外交、历史等学科老师“合力的托举”,这是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国际关系学院袁明教授对从老师身上受益的概括。“没有新东西,就不要写;没有新发现,就不♂是学术”,老师们的话语始终印在外国语学院段晴教授心间,这也是她在绝学中开拓探索的指引。“在北大当老师,就是要不甘居二流,才能创建一流”,考古文博学院孙庆伟教授分享了研究夏商周三代的考古人延续的精神血脉。“为了王汉生老师学习社会学,想要成为王老师那样的人”,这是社会学系周飞舟教授难以忘怀的师生之情。

                袁明讲述从老师身上的受益

                段晴讲述北大故事

                ?
                孙庆伟讲述“学统与师恩”
                ?

                周飞舟难忘师生之情

                三个小时里,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座无虚席,在这里激荡着的是北大学术传承的厚重,是北大精神传承之不息。

                ?
                合影留念

                在今年四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举办的第一期“传承”活动中,七位青年学者登台分享了他们求学路上前辈学者的风采。本次活动是该院成立两周年纪念活动之一,近日,该院还将以学术讲座和论坛讨论等形式举办系列学术活动。(文/校报记者 周伯洲)

                往期回顾:“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北大文研院举办未名学者校庆讲坛

                摄影:曹倩倩

                编辑:麦洛

                责编:山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六位资深“北大人”讲述求学治学故事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