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题25

  • <tr id='2dn4uf'><strong id='2dn4uf'></strong><small id='2dn4uf'></small><button id='2dn4uf'></button><li id='2dn4uf'><noscript id='2dn4uf'><big id='2dn4uf'></big><dt id='2dn4uf'></dt></noscript></li></tr><ol id='2dn4uf'><option id='2dn4uf'><table id='2dn4uf'><blockquote id='2dn4uf'><tbody id='2dn4uf'></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2dn4uf'></u><kbd id='2dn4uf'><kbd id='2dn4uf'></kbd></kbd>

    <code id='2dn4uf'><strong id='2dn4uf'></strong></code>

    <fieldset id='2dn4uf'></fieldset>
          <span id='2dn4uf'></span>

              <ins id='2dn4uf'></ins>
              <acronym id='2dn4uf'><em id='2dn4uf'></em><td id='2dn4uf'><div id='2dn4uf'></div></td></acronym><address id='2dn4uf'><big id='2dn4uf'><big id='2dn4uf'></big><legend id='2dn4uf'></legend></big></address>

              <i id='2dn4uf'><div id='2dn4uf'><ins id='2dn4uf'></ins></div></i>
              <i id='2dn4uf'></i>
            1. <dl id='2dn4uf'></dl>
              1. <blockquote id='2dn4uf'><q id='2dn4uf'><noscript id='2dn4uf'></noscript><dt id='2dn4uf'></dt></q></blockquote><noframes id='2dn4uf'><i id='2dn4uf'></i>

                西南交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南交通大学 > 新闻公告 >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社会科学报》专访我校中文系汪启明教授

                2020-12-29 0 新闻公告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

                巴蜀语言与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巴蜀文化起源及其与中原早期文明互动关系,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校人文学院汪启明教授致力于汉语文献方言学研究,其著作《中上古◥蜀语考论》影响显著并荣获王力语言学一等奖。近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社会科学报》就巴蜀方言与巴蜀文化专访汪启明教授。

                凝固的和流动的语言

                (《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51期)

                《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51期以“你还会说方言吗”为主题,六城踏访,书写方言的“消逝与挽留”,汪启明教授作为蜀方言专家,就四川话历史渊源和特㊣点,应邀接受了采访。

                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家汪启明教授

                汪启明的工作被称为“方言考古”,他游走在各种史料文献中,去找寻古蜀语的发音方式和语法结构,进而重建中、上古蜀人的语№言系统。如何通过文献来确认上古、中古时期的发音、音律,这是汪启明“方言考古”中的一个⊙难点,经过多年的研究,他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首先是根据文字做基础性判断,因为80%左右的文字是形声字,这样就可以基本判断出发音,但未必准确;其次是』根据押韵,韵脚字的系连、历代的韵文、作者的籍贯都是重要参考;第三是根据古人音注,隋代陆法言的《切韵》一书规范了中古时期官话的语音系统,是研究古音的一本重要典籍;最后,翻译著作也很重要,像中古时期翻译的佛经都是珍贵的文献依据。汪启明解释道,在语言的各个元素中,发生变化最快的是词汇,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词汇表达,这也是最迅速给语言断代的工具,其次是语音,改变最为缓慢的≡是语法结构。在汪启明看来,“今天的四川方言已经是一个混〓合的方言,但其底层还是古代的蜀语”。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方言是不停地游走变化的,但这种变化又极其缓慢,与政局、趣味的转变相比,方言是静态的、凝固的。只是通常在一个个体的一生中,很难意识到方言的改变,只有跳出来,站在●更宏观的历史角度去看,才会意识到方言的变化,就像秦汉的文法与唐宋的文法截然不同一样。时至今日,四川方言仍在变化。人类在选择语言时总是很聪明的,那些不好用的、与时代逐渐脱节的方言就这样慢慢淡出历史舞台,成为未来再进行“方言考古”的化石了。

                《三联生活周刊》专访链接:“巴适”“雄起”,还是四川话最安逸:

                https://mp.weixin.qq.com/s/0NJX5JX2lNA5VBQaGxFp_Q

                考论蜀语 牵住古蜀研究“牛鼻子”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曾江2020年12月25日)

                巴蜀地区是有语言学传统的区域。汉代扬雄所撰《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第一部记录方言的著作,至今受学界重视。当代中国语言学界仍以“轩使者”称那些奔走田野记录语言的语言学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汪启明致力于汉语文献方言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整理、辑录及数字化工程”。近日,记者就中上古蜀语与巴蜀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汪启明。

                《中国社会科学报》专访链接:考论蜀语 牵住古蜀研究“牛鼻子”

                http://news.cssn.cn/zx/bwyc/202012/t20201225_5236562.shtml

                作者:孙泽仙

                未经允Ψ 许不得转载:二九年华大学门户 »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社会科学报》专访我校中文系汪启明教授

                相关推荐

                标签